2012年6月11日星期一

关于《VEEP》(上)

一共八集的片,等俺看到的时候已经是第四集了,猛一看Dreyfus姐的脸就自动免检进入了今年的追片单……当年宋飞传那帮人给我留下的震撼太深刻了,四位主角的的喜感都是难以言传的精到,Dreyfus姐那种鸡撩鸡撩的劲很是让人欲罢不能……到了副总统这片里,海报上的Dreyfus姐就已经把那种尴尬的喜感预告得淋漓尽致了:毕竟副总统这个类似于政协主席的花瓶职位就是为尴尬而生的。Dreyfus姐在囧司徒宣传专访里也说没有人在进入政坛的时候是会立志成为副总统的,而副总统这个职位又得和总统搭档选举,相当于在大选中就已经是巡回为他人做嫁裳,如果说每一位州长心中都有一位等待破茧而出的总统的话,那每一位副总统的心中住的都是一个已经死透了的总统……至少是在任上的时候

这片的一大特点是信息量极大,绝对的内涵片……据俺拙眼不完全统计,或明或暗的影射过的政坛事件有:戈尔的环保提案,奥观海同志的国籍问题,观海嫂最近力推的健康饮食计划,小布什在小学活动时得知911事件,以及同一位小布什往别人身上蹭脏东西之类之类...而副总统的所有职能,包括日常的花瓶参议长以及遇事可能变总统这样的小概率事件都在片中有所体现……一干主演们把那种四处扑火的政坛生活演绎得步步惊心,而HBO的大尺度也让各角色在这种高张力的情境下把F bomb放得处处生花,配合着各种嘲讽暗箭双关等等真是让人欲罢不能……赶明儿把每集的彩蛋们总结一小下


2012年6月2日星期六

熊来是你

要了熊仔的blog来观摩,她问我:“你怎么忽然对我感起兴趣来?” 我答:“一直感着兴趣,只是时机不对”……低头一想这回应也够恶寒的,大家都混了十好几年的网,还有神马对不上的时机。但似乎总觉得网络的归网络,现实的归现实,确实很少认真要去追踪三次元世界小朋友的二次元足迹……而俺一直热爱组织各种规模的网友聚会也都是些不会对正经日常生活产生影响的活动……可阅读熟人的文字则需要冒着迸发优越感的危险,以及时时克制自己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看法的心,并且这事还是个不可逆的八卦积累过程,甚或有种窥私的味道,于俺冷淡的人生准则相当不符……是以俺基本不会主动打探这方面的信息。

不过熊仔言谈之中透露出的阅读面和独特的思考视角激起的好奇心终究还是赢过了这些副作用……所以俺要了地址就赶紧奔了过去,乍一看388篇日志心里还略有点打鼓,花了三小时通读了一遍之后才发现平均字数不到100的blog其实真心没有阅读压力,观感也和事前猜测的差不多……熊仔对生活的探索没有意外的超出了我的预料,我喜欢对生活充满不满但仍然报以最大热情体验的孩子,那种积极体会但未必乐观的态度大抵真是让我欢喜 LOL

在我玩得很不起劲的这些年里,熊仔已经踏遍了大半个中国,粗通了咖啡品茶以及琴棋书画鉴赏,接触过各色人等,见证过各种悲欢离合,在自己的天地里蹦跶得有滋有味……大概是不会再理直气壮的说出“他那么多钱,分我一点怎么了?”这样豪气干云的话,也早已瘦得不成熊形了~

另,这一场还提醒了我想观摩金线的《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以及新增待读书目《左撇子的历史》





2012年5月8日星期二

知背竞赛

今儿的新闻是湖北有学校为了“方便”孩子备考开了吊瓶班,链接: http://hb.sina.com.cn/news/g/2012-05-06/71208.html

俺看到新闻长叹一声,眼前直接就蹦出了那个麋鹿犄角尺寸的例子来……这是前两天翻完的牛奶可乐经济学里的例子的引子,说雄性麋鹿为了竞争交配机会所以需要大个犄角种内火拼,可一代代的遗传下来雄麋鹿们角的尺寸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他们在躲避天敌时的一大不利因素,大大降低了他们逃跑的成功率。书里还给了一个我们知道不会实现的假设:说如果麋鹿们有理性可以达成内部协定统一按比例缩小角的大小的话,并不会影响种内竞争结果,而对种群整体而言可以提高生存率。

当然麋鹿是没有理性的,而这个引子之后该书给出的例子则是大量理性人类演绎的公地悲剧及其变形:有医生开过量抗生素处方;有某小镇里很多超市都24小时营业;有九月份就上架的圣诞商品……等等等等,事情总是在大家都采取最利己的策略之后,滑向了对整体没什么益处的方向,而妙处在于,大家都拼死改变之后,竞争结果与该改变发生之前大致相同……听起来就跟打吊瓶高考的娃们一样……

应该不只是我被老师用黄冈中学的故事来激励过,也应该不止我知道山东河南江苏湖北这些高考大省的孩子们为了一纸通知书朝五晚九甚至半夜趴被子里“偷偷”学习的惨烈,他们也许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但是真心改变不了升学率……而副作用则是书本之外 一切所需生存技能的短缺或空白,德体美劳这些高级玩意暂且不说,我常常看见有人为了考点耗尽千般心思,以致于在生活中没有半点用脑子的企图,没有人引导便无法完成从坐车到校或者按说明书使用照相机这样的事情:简言之基本无法自理……而好些在大学研究生和博士阶段仍然保持这种习惯的孩子们,则在待人接物有着明显不为世俗所理解的方法逻辑,进而以高级知识分子的背景干出违背常理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来。并且,这样枪扎一条线的孩子,学术上有时候也让人讶异的缺乏常识,闹出“常凯申”“门修斯”这样的乌龙,好比俺见识过一位搞海冰模式的哥们力排众议地认为漂浮的海冰形成可以有效降低水位……~!@#¥%&

如果人类有理性的话,也许会就这样的恶性竞争达成某种协议,避免事情朝着不利于群体生存的方向滑过去,可是这么多例子在前……

2012年4月30日星期一

从T400到T420s

最后还是被购物欲给拖下了水,提前至少半年买了下一部主力机...上次评测T400还是Vista时代的事,现在这眼瞅着Windows8试用版都红红火火了,(当真不是个入机器的好时间点 -_-b)

不过反正买也买了,还是来稍微说下第一印象吧.

【外观】
既然是Thinkpad系列嘛,外观上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反正多少年也就是便当盒的造型,略过.

【工业设计】
T420s与T400相比在工业设计上有几个改变,个人看法好坏参半.

首先是开盖设计, T420s还是秉承了自T400以来的单键开盖,但神奇的是居然改得不如T400好用了……当初T400从两键改一键的时候据说目的是让人从双手开盖变成单手开盖,可以解放一直手干别的,而它确实也做到了这一点。而T420s的单键从屏幕一侧移到底座上之后,你会觉得虽然是单键,也还是需要用两只手来开盖子比较舒服……单手不是不行,但是需要一些练习,而且相当不爽……

触摸板上多了很多防滑颗粒是我喜欢的,即使像我这么一个被入门机X31训练得完全不适应触摸板的孩子也不那么抗拒使用了,定位手感很清晰。不过这个也许是见仁见智的东西,搞不好有人嫌硌手什么的

少了很多灯这个我也很赞成,说实话普通用户真的不关心除了电池网络之外的设备工作情况,如果硬盘不工作的话,不需要看灯我也知道不是么?大写指示灯直接放在大写键上面也不错,不过用无线键盘的时候看起来有点诡异……

USB口位置的放置多少有些不合个人口味,不断电USB口和3.0口放在后面还是很中规中矩没有什么好说的,2.0口(还有耳机孔)放在左侧个人就觉得不是很喜欢。对一个右撇子(很奇怪的说法-_-b)而言,带线的外接设备口放在左侧就意味着各种线必须要绕一下,影响操作.相形之下T400左右都有的安置更加讨喜,当然T400没有后置USB也不是很完美……好吧,我就是喜欢浑身是洞的笔记本……

读卡器的位置是一个大问题。我略有点不明白把读卡器插孔放在一个内凹斜面上的动机是什么,既不好放卡进去,也不好拿卡出来,手上稍微有点滑的时候甚至需要两手并用才能完成掏卡的动作,相当不爽……这么干的哥们,不管你有什么苦衷,绝对的不及格哈

【软/硬件使用】
从T400到T420s我个人最欣喜的变化其实是指纹识别器,那绝对是微电子这几年进步的体现。T400的指纹识别基本上是属于玩具级别的,即你高兴的时候可以玩玩,真有急事要开机的话还是密码靠谱……该识别器对你指头的状态以及刷指头的姿势要求之严格简直就是匪夷所思,刷十来次开不了机是常事……而在T420s上面则完全没有这种困扰,除了一开始设置的时候略显挑剔之外,基本上是怎么刷怎么开,我还没有遇见一次说什么太短太快太左太右的情况,而在指纹识别器左右两侧的工作状态指示红绿灯我也非常喜欢,总之这一片的改进非常好~

摄像头的自定义白平衡相当诡异,经过了一番努力才达到了看起来不太像鬼的效果,不过色偏这问题T400也有,算是他家特色?

SampleTap系统嘛基本上是玩具类,之前在给老爸买的E520上就玩过,这种把有胳膊有腿的娃当残障系统处理的方式俺不甚感冒,要真是喜欢APP这个路子的话那俺就买苹果玩了不是么?

另外就是64位系统带来的不兼容性其实比OS还要严重,以前俺爱玩的好些小程序都不给用了,连Win7中文包都得单下64位的,相当不爽……系统驱动器什么的都得另外重新做,这个算是可以预见的后果吧,倒是也没啥好抱怨的。

硬件性能上的提升算是略有感觉,跑1080p的片子确然是比较流畅了,用3.0口拷数据那速度也的确很high,不过又好像也是可以预见的,没有什么好兴奋的。







2012年4月15日星期日

一春又一村

趁着复活节长周末的当口,俺赶紧颠颠的伙同过境的小熊同学去了一趟博士屯接受珊珊同学的亲切接见……回来一对里程表,将将两千五百公里多一点点,算是对将来的数万里游程有了个初测的样子……如走前blog所愿,俺毫发无损并财产损失不大的回到了根据地。备下的急救包冷敷袋灭火器等等都没有派上用场,倒是体力上的消耗让俺有点警醒,回程里居然真心有一段是全身没电了的样子,看起来环游计划确实是赶早不赶晚的事~~

一路高速开下来体会最深的是米国人民的驾驶哲学,人家在限速75的地方就开70,限速65的地方还开70,限速55的地方也是70……搞得俺这样跟着牌子调车速的孩子极不适应,不过反正开车就是个随大流的事,多跑一点也就不甚在意了……倒是boston市区开起来有点神奇的感觉……出发之前特意搜了一下关于boston的信息,看到了无数人抱怨当地交通状况和驾驶态度,搞得俺到站之前一阵心虚,真在市区盘桓了一阵发现也都还好,让行人和放并道态度啥的比montreal人民友好多了,只是道路设置什么的确然是让人发懵,并且停车价格实在是很有大都市的风范……

网上关于boston适合走路的评价倒是一点不错,如果没有特别需要流连的地方的话,boston downtown的size基本上就是那种可以一到两天之内压平的样子,而真要细究的话又有不少值得看的去处,实在无聊了光逛一百所大学就很可以做个计划书出来……而Charles河那种未经修葺的土岸也很适合跑步观光一类,时不时河里还有划船的帅哥可供观赏,就是图里的这个样子,嗯。



说起来,据说boston全城人的平均年龄是27岁,号称全美最年轻的城市……从时时处处能见到的跑步小孩们来看,这大概是真的……

除了高得发指的停车和旅馆费以外,boston本身的物价似乎也不算太离谱,我们在市中心的Quincy market旁边甚至找到了充满早市气息的露天农贸市场。在这里,黄瓜一块钱两根,蓝莓草莓一块钱一盒……瞬间就让我梦回了西苑……那时候周围也有时时处处跑步的孩子,就在这样的春天里~

下一个春天,我会在路上的~~

2012年4月4日星期三

深呼吸~

最近点儿背得不太像话,连在大农村这样据说路不拾遗的地方也接二连三的丢东西,仿佛是陷入了精力不济和各种纰漏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连带的就对各种近期事务忧虑起来,毕竟状态不好的时候什么纰漏都是有可能出的,衷心希望俺下周一能毫发无损并财产损耗不大的从博士屯回来。。。

2012年4月2日星期一

那个复杂的简单世界

——半篇《菊与刀》的读后感

这两天微博上有人轮番推荐《日本边境论》,才又让我想起来《菊与刀》这本大学也不知道是高中就想看又没看的书来,虽然这个单子上的书可以一路摞到房顶上去,但是偶尔能看完一本的时候还是很有心愿已了的感觉……最大的感想是:想不到现在对我来说看一些非虚构的书籍居然变成了很累的事。因为每看几页就会分心去联想,止不住的想做笔记和查资料,然后又止不住的想把每点鸡毛蒜皮的想法给Blog了,这种半吊子的冲动是如此激烈以至于我不得不时不时去看点别的电影电视分一下神,薄薄的一本书分两天才看完——好吧,是小小的一个PDF文件分两天才看完,商务印书馆90版的译本。

《菊与刀》面世应该是将近六十年了,写的也大都是战前那个还没有怎么和西方世界亲密接触的日本,某种程度上却和我各种动漫和日剧里看到的日本很有一致性,甚至可以解释不少我认识的热爱日本文化的青年的行为……在这本书里,作者认为日本人把生活割裂为N个世界,在每个世界里运用不同的世界观来处理问题,社会对所有人的要求就是各归其位,各行其是……而每个人都以满足社会对自己的期待为最大目标,并以在达到目标过程中做出的各种牺牲作为强大精神力的标志...也即文中所说的:“西方人大都认为,反对陈规旧习,克服障碍去争取幸福,这是强者的标志。而日本人则认为,所谓强者,恰恰在于抛弃个人幸福而履行义务。他们认为,性格的坚强不是表现为反抗,而是表现为和谐。”

文中反复解析了各种日本人为了满足社会期望而去做自己并不喜欢的事的例子,每次都让我眼前浮现“克己复礼为仁”这六个大字来,虽然这本书以及很多日本学学者都认为日本的仁和中国原本的仁相去甚远,没有什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成分,但我倒觉得就克己复礼的这个角度而言,日本哲学是把仁字阐述得很淋漓尽致的。并且就这个角度定义的仁来说,杀生成仁的这方面他们也学得很地道……比后世生活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人接近儒家精神得多……(然后,我们就管他们叫“变态”或者“可怕的民族”了 -_-b)

孔子反复流露的梦想是恢复周礼,在他而言每一种僭越都是罪过,一代代被阐释之后就变成了“存天理灭人欲”或者“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些我们现在听来匪夷所思的想法……更加匪夷所思的是这些东西在日本都曾经或者仍然存在活生生的例子,为了维护他们那个繁复到近于规定一切世俗生活准则的世界观,他们时不时的就得切腹一下……而在日常生活中为了不掉进各个世界交口的可怕地带,必须时刻全速考虑着各种事件的得失应对。但这个世界又如此简单,因为一切都已经有了规则……人人心中都已经印上了各个“世界”的处世法则,计算再繁复,也只是去将现实与规则一一对应,完成自己在世界地图应尽的义务即可。

换言之这是一种复杂而有序的,类似于自然科学化了的活法,尽管规则再艰涩难懂,却是有绝对的是非界限,是一种可验错的人生……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学习,却省去了无数终极问题的追问……就像每一种我有所了解的宗教一样。它们都强调着世界应该有一种绝对秩序,然后在此基础上赏善罚恶,锱铢必较……只是在日本,全知全能的审判者变成了全知全能的每个人面对的社会……

我曾经是如此向往这种只需要考虑手段不需要考虑目的的生活,至今想起那种事事都早已有了正确决定的安逸生活还是羡慕不已,那种内心充实事事有正义感撑腰的状态是幸福得很,所以我真心的觉得可以虔诚信仰宗教是一种福气,因为制定规则要比遵守它们难得多得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