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6日星期五

钓鱼记

从来俺都是一个脱离不了低级趣味的娃,所以从来也没想过会去从事那种以什么"愿者上钩","在钓不在鱼"为口号的听起来就很淡泊很高级的运动,但是...俺对能搞到鱼这个结果还是很心向往之的...毕竟往锅里填新鲜货乃是吃货的终极追求,所以在老板对俺展示了桶里的鱼之后,俺就按捺不住赶紧去整了一套渔具...这才发现,钓鱼二字乃是一个无穷世界的缩写,光是渔具店里那满坑满谷的鱼竿鱼线鱼钩,真饵假饵活饵……就让人头脑瞬间发炸,更别提什么实际操作中的结线甩竿扬竿等等各种需要长期大练习和体悟的高级技术活了……

不过吧,在大农村学习钓鱼的好处就在于水产丰富,只要往钓者扎堆的码头上往下钩,甭管你什么技术都能有所斩获,哪怕人家钓的是一桶你挂上来就一条,那也是活蹦乱跳的海鲜啊……再者这一有了鱼的刺激人就很容易去拓展和学习以上俺提到的那些种种精深技法,慢慢地也就进了阶....到了最近水冷鱼少的季节俺也能钓不走空,时不时让周围钓不上来鱼的大叔们郁闷一番,所以说鱼才是钓鱼这项运动的终极动力啊,神马磨练性子之类的说法都是俺爸那样好久搞不上来一条鱼的人们想出来自我安慰的鬼话~

到了今天,俺已经好几个星期没有买过肉了(虽然省下来的钱还不够丢钩的-_-b),鱼钓多了还能各种送人,有一种很实在的成就感……那种兴奋感甚至比俺扫雷扫到了73秒的时候还要真切;比俺第一次成功换上19.8L的饮水桶还要强烈……所以还是搞吃的有干劲啊

 





2012年7月25日星期三

金线你好 金线再见

单子一字排下来到了冯金线的《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居然是有在线官网可以阅读,不用费劲去新浪一阵阵的点鼠标,而且自恋归自恋,那网站委实做得干净,这里顺推一下……http://www.fengtang.com

冯金线的活有些朔爷的影子在,老让我时不时的脑补一段葛优或者姜文的段落朗诵……不过什么意识流之类的东西玩得我真烦……说起来,朔爷有些句子也是写得挺事儿逼的……比方《玩的就是心跳》里面那种堆叠,不过当时读起来好像没有现在这么排斥…… 我细一想好像现在也不怎么排斥,那么我可能就是膈应冯金线吧……

书里照例说的是我错过了的那一种青春,让我想起阳光灿烂的日子,又让我想起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丫们北京人的青春期好像都这样……这种以肿胀为原推力的书一向俺都看不到心里去,冲动妖娆勾搭厮磨这些东西都是我要另建一套模拟器才能在脑子里才能运行的东西。但即使在模拟器里这篇据说挺牛的paper也让我挺不能忍,倒不是说主人公在主线上最后使了吃奶的劲也只是扒下了自己的裤子让我着了急,这种闷骚的形象在各种文艺作品里屡见不鲜,倒也还可以顺利编译通过;可另一厢拼命无谓侧面描写自己第一人称的主人公那物伟岸生活性福就着实让人出戏了……一下就给这青春戏描上了两鬓络腮,但这书的主要段落却又偏偏没有越空旁述的那种淡泊,搞得我看着看着就得分裂一把,吃两口毛豆才能接着读下去……

然后就是那两位仙女儿一样的姑娘,真是像极了终极幻想体里的狐仙:什么也不图,什么也不要,就爱跟你缠绵和缱绻,满足你生心理各种要求之后你除了漂亮和活好还面目模糊到你都看不出来人家有什么性格特点,虽说当作者的牛逼之处就在于你想咋写咋写,可你不能真尼玛想咋写就咋写啊!
冯金线的书,还是观摩一次就好~


2012年7月9日星期一

第一次学骑车


hailan同学一家回国之前给大家分了一下自行车,俺收到的是刘成成小朋友的座驾……结果10岁小朋友能骑的车对俺来说好像还是难度大了一些,坐垫调到底了也还是让俺老疑心着要摔下去……不过架不住这经年累月的在厅里放着,瞅着瞅着学车的愿望还是就滋长了起来……

五月趁着有商店倒闭去整了一辆20寸的童车,花了两天时间按图装配,之后一段时间就在家调整各个可以调整的零件,以及上网查阅各种名为《第一次学骑车》的小学生作文……可就是迈不出真蹬踏板的那一步……然后一直到了六月,俺看完了BBC的《人脑漫游》系列纪录片,明白这事不过是重复对大脑某分管区域的刺激,才横下了心来在楼下停车场里划拉……发现这座位调得足够低之后反正不会摔胆子也就大了起来……然后随着笨拙的试踩,一次又一次地在行进中感到座位过低,慢慢在调升座位高度的过程中开始找到了单车和我是一头的感觉……渐渐从下坡才能启动变成了平路及小上坡也可以蹬上往前走,时速从比走路慢(2km/hr)终于到达了现在的10km/hr(其实也还是慢得不像话)……然后就发现保持平衡什么的真心是大脑的自带属性,完全就不用去想去害怕什么之类的,多次练习之后脑子就会在后台自动完成对身体各部分动作的指导,根本和前台想法什么的没有关系,所以俺就对下一步的放单手打信号站起来爬坡撒把定车过障碍什么的无比有信心起来……只要不怕摔,总是会变成后台批处理任务的……

2012年6月11日星期一

关于《VEEP》(上)

一共八集的片,等俺看到的时候已经是第四集了,猛一看Dreyfus姐的脸就自动免检进入了今年的追片单……当年宋飞传那帮人给我留下的震撼太深刻了,四位主角的的喜感都是难以言传的精到,Dreyfus姐那种鸡撩鸡撩的劲很是让人欲罢不能……到了副总统这片里,海报上的Dreyfus姐就已经把那种尴尬的喜感预告得淋漓尽致了:毕竟副总统这个类似于政协主席的花瓶职位就是为尴尬而生的。Dreyfus姐在囧司徒宣传专访里也说没有人在进入政坛的时候是会立志成为副总统的,而副总统这个职位又得和总统搭档选举,相当于在大选中就已经是巡回为他人做嫁裳,如果说每一位州长心中都有一位等待破茧而出的总统的话,那每一位副总统的心中住的都是一个已经死透了的总统……至少是在任上的时候

这片的一大特点是信息量极大,绝对的内涵片……据俺拙眼不完全统计,或明或暗的影射过的政坛事件有:戈尔的环保提案,奥观海同志的国籍问题,观海嫂最近力推的健康饮食计划,小布什在小学活动时得知911事件,以及同一位小布什往别人身上蹭脏东西之类之类...而副总统的所有职能,包括日常的花瓶参议长以及遇事可能变总统这样的小概率事件都在片中有所体现……一干主演们把那种四处扑火的政坛生活演绎得步步惊心,而HBO的大尺度也让各角色在这种高张力的情境下把F bomb放得处处生花,配合着各种嘲讽暗箭双关等等真是让人欲罢不能……赶明儿把每集的彩蛋们总结一小下


2012年6月2日星期六

熊来是你

要了熊仔的blog来观摩,她问我:“你怎么忽然对我感起兴趣来?” 我答:“一直感着兴趣,只是时机不对”……低头一想这回应也够恶寒的,大家都混了十好几年的网,还有神马对不上的时机。但似乎总觉得网络的归网络,现实的归现实,确实很少认真要去追踪三次元世界小朋友的二次元足迹……而俺一直热爱组织各种规模的网友聚会也都是些不会对正经日常生活产生影响的活动……可阅读熟人的文字则需要冒着迸发优越感的危险,以及时时克制自己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看法的心,并且这事还是个不可逆的八卦积累过程,甚或有种窥私的味道,于俺冷淡的人生准则相当不符……是以俺基本不会主动打探这方面的信息。

不过熊仔言谈之中透露出的阅读面和独特的思考视角激起的好奇心终究还是赢过了这些副作用……所以俺要了地址就赶紧奔了过去,乍一看388篇日志心里还略有点打鼓,花了三小时通读了一遍之后才发现平均字数不到100的blog其实真心没有阅读压力,观感也和事前猜测的差不多……熊仔对生活的探索没有意外的超出了我的预料,我喜欢对生活充满不满但仍然报以最大热情体验的孩子,那种积极体会但未必乐观的态度大抵真是让我欢喜 LOL

在我玩得很不起劲的这些年里,熊仔已经踏遍了大半个中国,粗通了咖啡品茶以及琴棋书画鉴赏,接触过各色人等,见证过各种悲欢离合,在自己的天地里蹦跶得有滋有味……大概是不会再理直气壮的说出“他那么多钱,分我一点怎么了?”这样豪气干云的话,也早已瘦得不成熊形了~

另,这一场还提醒了我想观摩金线的《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以及新增待读书目《左撇子的历史》





2012年5月8日星期二

知背竞赛

今儿的新闻是湖北有学校为了“方便”孩子备考开了吊瓶班,链接: http://hb.sina.com.cn/news/g/2012-05-06/71208.html

俺看到新闻长叹一声,眼前直接就蹦出了那个麋鹿犄角尺寸的例子来……这是前两天翻完的牛奶可乐经济学里的例子的引子,说雄性麋鹿为了竞争交配机会所以需要大个犄角种内火拼,可一代代的遗传下来雄麋鹿们角的尺寸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他们在躲避天敌时的一大不利因素,大大降低了他们逃跑的成功率。书里还给了一个我们知道不会实现的假设:说如果麋鹿们有理性可以达成内部协定统一按比例缩小角的大小的话,并不会影响种内竞争结果,而对种群整体而言可以提高生存率。

当然麋鹿是没有理性的,而这个引子之后该书给出的例子则是大量理性人类演绎的公地悲剧及其变形:有医生开过量抗生素处方;有某小镇里很多超市都24小时营业;有九月份就上架的圣诞商品……等等等等,事情总是在大家都采取最利己的策略之后,滑向了对整体没什么益处的方向,而妙处在于,大家都拼死改变之后,竞争结果与该改变发生之前大致相同……听起来就跟打吊瓶高考的娃们一样……

应该不只是我被老师用黄冈中学的故事来激励过,也应该不止我知道山东河南江苏湖北这些高考大省的孩子们为了一纸通知书朝五晚九甚至半夜趴被子里“偷偷”学习的惨烈,他们也许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但是真心改变不了升学率……而副作用则是书本之外 一切所需生存技能的短缺或空白,德体美劳这些高级玩意暂且不说,我常常看见有人为了考点耗尽千般心思,以致于在生活中没有半点用脑子的企图,没有人引导便无法完成从坐车到校或者按说明书使用照相机这样的事情:简言之基本无法自理……而好些在大学研究生和博士阶段仍然保持这种习惯的孩子们,则在待人接物有着明显不为世俗所理解的方法逻辑,进而以高级知识分子的背景干出违背常理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来。并且,这样枪扎一条线的孩子,学术上有时候也让人讶异的缺乏常识,闹出“常凯申”“门修斯”这样的乌龙,好比俺见识过一位搞海冰模式的哥们力排众议地认为漂浮的海冰形成可以有效降低水位……~!@#¥%&

如果人类有理性的话,也许会就这样的恶性竞争达成某种协议,避免事情朝着不利于群体生存的方向滑过去,可是这么多例子在前……

2012年4月30日星期一

从T400到T420s

最后还是被购物欲给拖下了水,提前至少半年买了下一部主力机...上次评测T400还是Vista时代的事,现在这眼瞅着Windows8试用版都红红火火了,(当真不是个入机器的好时间点 -_-b)

不过反正买也买了,还是来稍微说下第一印象吧.

【外观】
既然是Thinkpad系列嘛,外观上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反正多少年也就是便当盒的造型,略过.

【工业设计】
T420s与T400相比在工业设计上有几个改变,个人看法好坏参半.

首先是开盖设计, T420s还是秉承了自T400以来的单键开盖,但神奇的是居然改得不如T400好用了……当初T400从两键改一键的时候据说目的是让人从双手开盖变成单手开盖,可以解放一直手干别的,而它确实也做到了这一点。而T420s的单键从屏幕一侧移到底座上之后,你会觉得虽然是单键,也还是需要用两只手来开盖子比较舒服……单手不是不行,但是需要一些练习,而且相当不爽……

触摸板上多了很多防滑颗粒是我喜欢的,即使像我这么一个被入门机X31训练得完全不适应触摸板的孩子也不那么抗拒使用了,定位手感很清晰。不过这个也许是见仁见智的东西,搞不好有人嫌硌手什么的

少了很多灯这个我也很赞成,说实话普通用户真的不关心除了电池网络之外的设备工作情况,如果硬盘不工作的话,不需要看灯我也知道不是么?大写指示灯直接放在大写键上面也不错,不过用无线键盘的时候看起来有点诡异……

USB口位置的放置多少有些不合个人口味,不断电USB口和3.0口放在后面还是很中规中矩没有什么好说的,2.0口(还有耳机孔)放在左侧个人就觉得不是很喜欢。对一个右撇子(很奇怪的说法-_-b)而言,带线的外接设备口放在左侧就意味着各种线必须要绕一下,影响操作.相形之下T400左右都有的安置更加讨喜,当然T400没有后置USB也不是很完美……好吧,我就是喜欢浑身是洞的笔记本……

读卡器的位置是一个大问题。我略有点不明白把读卡器插孔放在一个内凹斜面上的动机是什么,既不好放卡进去,也不好拿卡出来,手上稍微有点滑的时候甚至需要两手并用才能完成掏卡的动作,相当不爽……这么干的哥们,不管你有什么苦衷,绝对的不及格哈

【软/硬件使用】
从T400到T420s我个人最欣喜的变化其实是指纹识别器,那绝对是微电子这几年进步的体现。T400的指纹识别基本上是属于玩具级别的,即你高兴的时候可以玩玩,真有急事要开机的话还是密码靠谱……该识别器对你指头的状态以及刷指头的姿势要求之严格简直就是匪夷所思,刷十来次开不了机是常事……而在T420s上面则完全没有这种困扰,除了一开始设置的时候略显挑剔之外,基本上是怎么刷怎么开,我还没有遇见一次说什么太短太快太左太右的情况,而在指纹识别器左右两侧的工作状态指示红绿灯我也非常喜欢,总之这一片的改进非常好~

摄像头的自定义白平衡相当诡异,经过了一番努力才达到了看起来不太像鬼的效果,不过色偏这问题T400也有,算是他家特色?

SampleTap系统嘛基本上是玩具类,之前在给老爸买的E520上就玩过,这种把有胳膊有腿的娃当残障系统处理的方式俺不甚感冒,要真是喜欢APP这个路子的话那俺就买苹果玩了不是么?

另外就是64位系统带来的不兼容性其实比OS还要严重,以前俺爱玩的好些小程序都不给用了,连Win7中文包都得单下64位的,相当不爽……系统驱动器什么的都得另外重新做,这个算是可以预见的后果吧,倒是也没啥好抱怨的。

硬件性能上的提升算是略有感觉,跑1080p的片子确然是比较流畅了,用3.0口拷数据那速度也的确很high,不过又好像也是可以预见的,没有什么好兴奋的。







2012年4月15日星期日

一春又一村

趁着复活节长周末的当口,俺赶紧颠颠的伙同过境的小熊同学去了一趟博士屯接受珊珊同学的亲切接见……回来一对里程表,将将两千五百公里多一点点,算是对将来的数万里游程有了个初测的样子……如走前blog所愿,俺毫发无损并财产损失不大的回到了根据地。备下的急救包冷敷袋灭火器等等都没有派上用场,倒是体力上的消耗让俺有点警醒,回程里居然真心有一段是全身没电了的样子,看起来环游计划确实是赶早不赶晚的事~~

一路高速开下来体会最深的是米国人民的驾驶哲学,人家在限速75的地方就开70,限速65的地方还开70,限速55的地方也是70……搞得俺这样跟着牌子调车速的孩子极不适应,不过反正开车就是个随大流的事,多跑一点也就不甚在意了……倒是boston市区开起来有点神奇的感觉……出发之前特意搜了一下关于boston的信息,看到了无数人抱怨当地交通状况和驾驶态度,搞得俺到站之前一阵心虚,真在市区盘桓了一阵发现也都还好,让行人和放并道态度啥的比montreal人民友好多了,只是道路设置什么的确然是让人发懵,并且停车价格实在是很有大都市的风范……

网上关于boston适合走路的评价倒是一点不错,如果没有特别需要流连的地方的话,boston downtown的size基本上就是那种可以一到两天之内压平的样子,而真要细究的话又有不少值得看的去处,实在无聊了光逛一百所大学就很可以做个计划书出来……而Charles河那种未经修葺的土岸也很适合跑步观光一类,时不时河里还有划船的帅哥可供观赏,就是图里的这个样子,嗯。



说起来,据说boston全城人的平均年龄是27岁,号称全美最年轻的城市……从时时处处能见到的跑步小孩们来看,这大概是真的……

除了高得发指的停车和旅馆费以外,boston本身的物价似乎也不算太离谱,我们在市中心的Quincy market旁边甚至找到了充满早市气息的露天农贸市场。在这里,黄瓜一块钱两根,蓝莓草莓一块钱一盒……瞬间就让我梦回了西苑……那时候周围也有时时处处跑步的孩子,就在这样的春天里~

下一个春天,我会在路上的~~

2012年4月4日星期三

深呼吸~

最近点儿背得不太像话,连在大农村这样据说路不拾遗的地方也接二连三的丢东西,仿佛是陷入了精力不济和各种纰漏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连带的就对各种近期事务忧虑起来,毕竟状态不好的时候什么纰漏都是有可能出的,衷心希望俺下周一能毫发无损并财产损耗不大的从博士屯回来。。。

2012年4月2日星期一

那个复杂的简单世界

——半篇《菊与刀》的读后感

这两天微博上有人轮番推荐《日本边境论》,才又让我想起来《菊与刀》这本大学也不知道是高中就想看又没看的书来,虽然这个单子上的书可以一路摞到房顶上去,但是偶尔能看完一本的时候还是很有心愿已了的感觉……最大的感想是:想不到现在对我来说看一些非虚构的书籍居然变成了很累的事。因为每看几页就会分心去联想,止不住的想做笔记和查资料,然后又止不住的想把每点鸡毛蒜皮的想法给Blog了,这种半吊子的冲动是如此激烈以至于我不得不时不时去看点别的电影电视分一下神,薄薄的一本书分两天才看完——好吧,是小小的一个PDF文件分两天才看完,商务印书馆90版的译本。

《菊与刀》面世应该是将近六十年了,写的也大都是战前那个还没有怎么和西方世界亲密接触的日本,某种程度上却和我各种动漫和日剧里看到的日本很有一致性,甚至可以解释不少我认识的热爱日本文化的青年的行为……在这本书里,作者认为日本人把生活割裂为N个世界,在每个世界里运用不同的世界观来处理问题,社会对所有人的要求就是各归其位,各行其是……而每个人都以满足社会对自己的期待为最大目标,并以在达到目标过程中做出的各种牺牲作为强大精神力的标志...也即文中所说的:“西方人大都认为,反对陈规旧习,克服障碍去争取幸福,这是强者的标志。而日本人则认为,所谓强者,恰恰在于抛弃个人幸福而履行义务。他们认为,性格的坚强不是表现为反抗,而是表现为和谐。”

文中反复解析了各种日本人为了满足社会期望而去做自己并不喜欢的事的例子,每次都让我眼前浮现“克己复礼为仁”这六个大字来,虽然这本书以及很多日本学学者都认为日本的仁和中国原本的仁相去甚远,没有什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成分,但我倒觉得就克己复礼的这个角度而言,日本哲学是把仁字阐述得很淋漓尽致的。并且就这个角度定义的仁来说,杀生成仁的这方面他们也学得很地道……比后世生活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人接近儒家精神得多……(然后,我们就管他们叫“变态”或者“可怕的民族”了 -_-b)

孔子反复流露的梦想是恢复周礼,在他而言每一种僭越都是罪过,一代代被阐释之后就变成了“存天理灭人欲”或者“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些我们现在听来匪夷所思的想法……更加匪夷所思的是这些东西在日本都曾经或者仍然存在活生生的例子,为了维护他们那个繁复到近于规定一切世俗生活准则的世界观,他们时不时的就得切腹一下……而在日常生活中为了不掉进各个世界交口的可怕地带,必须时刻全速考虑着各种事件的得失应对。但这个世界又如此简单,因为一切都已经有了规则……人人心中都已经印上了各个“世界”的处世法则,计算再繁复,也只是去将现实与规则一一对应,完成自己在世界地图应尽的义务即可。

换言之这是一种复杂而有序的,类似于自然科学化了的活法,尽管规则再艰涩难懂,却是有绝对的是非界限,是一种可验错的人生……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学习,却省去了无数终极问题的追问……就像每一种我有所了解的宗教一样。它们都强调着世界应该有一种绝对秩序,然后在此基础上赏善罚恶,锱铢必较……只是在日本,全知全能的审判者变成了全知全能的每个人面对的社会……

我曾经是如此向往这种只需要考虑手段不需要考虑目的的生活,至今想起那种事事都早已有了正确决定的安逸生活还是羡慕不已,那种内心充实事事有正义感撑腰的状态是幸福得很,所以我真心的觉得可以虔诚信仰宗教是一种福气,因为制定规则要比遵守它们难得多得多得多……

2012年3月17日星期六

闲闲学英语(七)...各种无袖衫

有天去买春季装备,发现还是不能正常应对卖衣服小姑娘的问题,说着说着就不知道自己嘴里的tee tan tar各是想表达什么了,最后还是不得不用非专业词汇努力解释一遍俺的需求,然后就觉得还是有必要好好整理一下词汇了...

起点是永远的wiki... http://en.wikipedia.org/wiki/Sleeveless_shirt

按: 以下排序纯属个人口味,且各名称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交集关系,所以就不上图了,太难定义,而且可能有误导的功能 (其实不就是懒咩 LOL)


1. Spaghetti-strapped shirt
这个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吊带,无论长短材质,只要带子够细就能算到spaghetti-strapped shirt的大家庭里来,吊带背心和吊带晚礼服都是吊带的哈 :)

2. tank top / tan
这个对应的中文应该是背心,即一切有带子没袖子的短上衣,男女款都有,可是男式的tank top和A-shirt委实不好分. 另,在英国来说,这名字对应的是毛背心。

3. T-back shirt
工字背心,都是象形叫法,不过像的字不同罢了 lol

4. halter top或者halterneck
绕颈衫,凡是绕颈的都算,但是最初的语义里面好像都是露背的,所以我对有些混搭型的设计——如普通吊带加一个绕颈绳,或者绕颈型工字背心之类的——还算不算halter top不是很确定. wiki上有一个各种halter top的辨析图,在这里:


5. tube top
这个学名好像叫抹胸,也有叫小可爱的,不过在中文语境里小可爱可以有带子也可以没带子,而英文的tube top指的就是没有带子的短上衣。至于露肩晚礼服或者舞会,则没有特定的称呼,那个主要是根据剪裁来分的,有没有带子就不是主要矛盾了。

6. camisole / cami
这个是贴身内衣式的背心总称,不过一般不露脐也不会特别紧身,所以理论上来说你可以有T-back cami啥的...在棉制品的条件下,我真心分不出来女式tank top和cami有啥区别

(2012.4.23补充:看到有人查cami和tank区别的时候查到了这里,然后翻了一下,发现其实这俩还真是有区别的,综合了一下各个网站上的说法,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最重要的是一般tank top是指外穿的背心,而cami是衬在里面的背心;其次tank top在领型上会有一些变化,而cami通常是平口的.)

7. chemise
这个在我理解来说就是长一点的cami,但是这个词可以指内衣也可以指外衣,作外衣来说的时候更比较贴近棉质连衣超短裙的感觉...

8.sundress
吊带裙...这个已经不算shirt的范畴了,而且也不一定就完全是吊带的,也有比较保守的剪裁,不过应该怎么都是无袖的,

至于男式和运动的,好像就没啥说头了...

2012年3月6日星期二

老二和老徐(下)

上回赶工放出了上半部之后,得到了老二同学在围脖上的文艺回应,看不太懂的表示压力很大……老徐同学则可能是开了托梦模式,三天两头伙同其他同学奇装异服的到我梦里来训我(老二王chuachua老猫及幺儿均有客串),搞得我很惶惑,于是乎还是赶紧来把下半部给补上吧...

————————书接上回的分割线————————

上次是在说老二同学的时候猛然刹车的,讲到他英俊潇洒,沉鱼落雁,玉树临风,才高八斗,人称玉面小飞龙……哦,背错台词了,那是星爷来着……老二是面如里瓦,笔走清新,话痨不止,搪瓷内心(个人解读为:一碰全是瓷,四处崩碎片,但其实里面是铁的……)的孩子其实。不过我和老二大概是这两年才有限相熟起来的,所以这些特质包括上文提到的什么文艺范儿和生活腔调已经都是这孩子挣钱吃饭之后显出来的臭毛病了~……在高中时期,他老人家总湮没在群像之中……等我翻着照片深挖记忆的时候才发现丫当年时常在人群中露出没心没肺得有点让人怀疑智商偏低的笑容,是那么天真的一张脸……

说起来,我手头一堆那时候我班男生的各种照片,似乎很少有低于五人以下摆拍的场景,一来是他们确实也都不拿我当外人,让怎么配合怎么配合;二来……好像那时候的我就已经游离于生活之外而沉迷于观察者的身份了……据说那时候我是足球队经理和篮球队滚猪,所以理论上来说我班所有男生都是我圈子里的孩子(一共三十一个男生的班里除了足球队和篮球队也就没剩下几个人了,我和那群孩子的主要话题是游戏)……但我的圈内影响力基本为零,看球也不见得有多用心……现在往回想想我也记不得谁视线好谁天赋异禀谁哪天搞了一脚漂亮的大范围转移,或者是谁有转身突破倒钩进门鱼跃搓出来一腿煤渣之类的动作……有印象的无非就是雕兄山一般的身影,chuachua同学进球以后疯狂的表情,小腾朋友被撞出鼻血以后满嘴普通话的样子......老徐和老二在这些场景里的面目于我而言总是极之模糊……可从他们老要求我回忆他们在球场上的丰功伟绩的那种迫切来看,我不硬挤一点是过不了关的...

所以我努力闭眼搜寻,脑中就浮现出老二射碎老楼体育室玻璃后惶惑的表情来……那种忐忑的样子在经济不独立的年月里总是格外的常见……在每个临近迟到的奔跑中,在每个没有写作业的早晨,在每个站起来但不知道问题答案的时候……这种表情似乎凝固在每一个人的脸上,连老徐也不能例外……那时候的我们总觉得惹恼老师会带来什么不可预见的后果,而父母们好像可以左右我们的生活,我们对自己没有一点把握……好在,我们后来长大了。

……对不起我又文艺了,下面说老徐……老徐在球场令人不能忘怀的的伟大事迹就比较戏剧化了,一位拼队的真相帝当着众人在九十分钟,其实是半个小时之内把老徐从前锋下放到中场再撵成了后卫……“那个九号, 你去后面”——一直就成为了我们调侃老徐的不二真言,但老徐似乎对自己的足球技艺一向都一笑了之,并不忌讳大家的言辞,事实上我觉得于他而言,于每个球队的孩子而言,有球踢是最紧要的事,剩下的东西,都不重要……所以在高考第三天的下午,在别人都还沉浸在上午考英语带来的极大创伤中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开始讨论下一场球赛的对手和场地了……查分的第二天,我们在医学院的操场上有一场告别赛,我对老徐的记忆,就在那场告别赛上走向了模糊和离散,化作了偶见的K场里压轴的歌声,和酒场里无限循环的高中段子集锦……

那都是些适用于各种重聚场合的老三篇们,有时候我都讶异于他们的层出不穷,仿佛我们已经在那三年已经干完了我们这一辈子需要回忆的事………我们追忆着谁摔了门谁摔了跤,谁长得好看谁虎背熊腰,追忆着谁在讲台上放了一堆假大便,谁逼跳了一只流浪猫……老徐的面容总在那些段子里的风口浪尖上或隐或现,他却在那些相互围观的场合里刻意的低调……晚晚的披着酒气前来,和老二幺儿阿姨打上几句暗语,轮番与大家喝过又早早的离开, 据说总是去下一个酒场……这大概解释了他慵懒气质的源头,却总让我这不相干的人生出淡淡的忧虑来……偶尔向老二追问几句,又总是被警觉的避开,老徐就在我的视线里越飘越远……

幸而我知道老徐总是有老二的,所以我也知道并不需要去如何的追问,即使他果然在经历什么也会有老二和他常泡豆皮辣椒凌晨侃球以及游泳爬坡……他们俩那种可以预见的牢不可破的终生友谊是我在高中生活里观察到最让人欣慰的东西,那种纯真的美好让我最早体会到朋友之于人格重塑的重要, 也让我坚信可以兼容这样美好事物的两个人会有奇妙的际遇发生……暂时还没有等到,所以这一篇,仍然是未完待续……

2012年2月26日星期日

每一个放掉的你的脸

前天在围脖上又看见有大V对司马南冷嘲热讽,而引用的内容是司马南以南方周末在方韩之争里的立场而认为"孰不知那个仗义执言、温暖人心、启蒙社会的《南方周末》早就死了,代之以“右派幼稚病”发作的南方周末,代之以拿着“普世价值”敲打中国的南方周末,代之以明火执仗诋毁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南方周末,代之以将犯罪嫌疑人杨佳塑造成反体制英雄,唯恐天下不乱的南方周末......" 这种一看就倾向性严重,拿方韩之争说杨佳案的言论当然是冷嘲热讽一下也无妨,然而对我来说,这帖的信息量主要在于:怎么方韩这事儿还没完呢??!!!

——————关于方韩这事的个人看法的分割线——————

顺着司马南的言论去翻南方的原文来看了一下(这里),然后又顺着这篇的评论翻到了文汇报的一篇(这里),两篇确实都不是什么中立的玩意,南方那篇明显是挺韩的软文,文汇那篇明显是上纲上线的倒韩书……不过二者对比阅读的话南方的更让我觉得磊落一些,起码人家就是用一方视角走的叙事路线,完全就没有想要标榜自己遍阅各种争论然后显示自己逻辑强大中立客观一切以理性出发等等之类,后者的挺韩文大概是这个样子的:这里(这篇很长,很有阅读乐趣)……

当然个人观点首先是:韩寒的东西尤其是《三重门》或者《求医》这样社会价值仅限于畅销的作品有没有人代笔有个毛的质疑意义。不过既然有人质疑了,而且质疑到现在这个份上了,用某大V的话说这就变成了信仰问题,信者恒信,疑者恒疑……但很神奇的是现在的主流质疑们使用的词汇是“ 常识加逻辑与奇迹加信仰之间的争斗 ”(赵鼎新语)……搞得我很无语,不是说我多信仰韩寒,而是韩寒的东西有到奇迹和信仰的程度么?(是的,我是不信韩寒有人代笔的)

我仿佛记得高中的时候大概是流行过这么几本描写年轻人的书:《花季·雨季》、《三重门》、《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以及个人看了不知道别人看了没有的《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小鬼鲁智胜》……当年这几本小说我的看后反应如下:《花季·雨季》——为什么这书也能卖钱?我都比她强……;《三重门》——挺有意思,我也要写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台湾房子好贵,这书真能扯;《男生贾里》系列——这才是小说啊!

现在居然《三重门》在倒韩阵营的口中被解读为学贯中西古今,文字有洁癖,处处有火花……行文可比钱钟书,英语至少有专八的这么一个玩意……然后我就震惊了……我当年看的和他们说的是同一本《三重门》么?然后我就又翻了一个头来看,发现还是我印象中那个处处抖机灵的样子,没有看出来多少天才的痕迹,当然我还是写不出来到那个水准的东西……不过考虑到写作从来都不是诚实的玩意,回头在我写的东西里塑造一个我想看到的我就好了……咩哈哈

对……写作在我看来从来都是不诚实的东西,所以看到那些对文章具体细节的质疑我真是欲吐血不能,我一个不出版不用注意自己文字中形象的孩子也会常常写下一些并不存在的故事,何况是要写字吃饭的人写下一些并不能证实(或证伪)的字句……莫非我写了“黄汤常使醉”就说明我是酒精饮料爱好者么?更关键的是,说明我常常有钱买酒精饮料么?-_-b


而且因为这样的不诚实,谁TM也不会完全记得自己写过什么东西,考虑到一个人甚至不能100%记起自己昨天做过的所有事,记住自己写下的每一个字那绝对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除了极度自恋一遍遍诵读自己作品的孩子,忘掉一部分才是常理吧……那么人物,故事,甚至整本书呢?……我翻出了高中的手稿,作为一个记忆力还不错的孩子,发现连主角的名字我都忘了,更别提是为啥要取这么一个名……郝若晓……是好弱小的意思么?真TND的蛋疼……金庸要是记得朱长龄,就不会让丫一直进退不得就没了他的线,别提网上各种坑爹的小说,《诛仙》里作者忘了填的坑要数起来都能堆一米多高……那些都还是写着写着就忘了的……不过当然这又犯了情境代入的逻辑错误,所以其实我说的就是,我不信……骂战这种事,哪有公正客观可言……

——————远目的分割线——————

不太久之前我跟阿标同学说:“韩寒这个事对我来说唯一的意义就是说明国内的危机公关事业还多么幼稚,如果立志于这方面发展的话还能有很不错的发展空间。” 不太久之后我才意识到,韩寒这场失败的公关其实于我更大的意义在于我成功的发现了阿标同学的情商和我的一样低,而我其实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热爱阿标同学……她老人家爱干嘛真是和我半毛钱关系没有的存在......

而发现自己并不那么在乎一个人之后的心情是出奇轻松的,因为忽然之间很多事情就有了合理的解释……比方说阿标同学的情商可能并不比我的更低,只是她的内心深处可能也像我不在乎她一样的不在乎我而已……其实我俩的观点常常不同,但是以前别的话题中俺完全没有发现这种事实上的互不在乎来着……事实上要不是SB同学那种对陌生人的当面谩骂震撼到了我,然后回过味来才明白这种不在乎深植已久,还不知道俺自动过滤的这个功能还会开多久……所以心理距离这种东西真是种微妙而神奇的玩意,每次都被trick到真是让人有点略感不忿,还是要努力学习心理学么?……单子上要干的事怎么总是越积越多然后完成得越来越慢? 皑皑

……好像又跑偏了,俺的议论文似乎历来就是这个调调,也不爱摆事实说论据啥的,直接就结论了……好在反正也是自娱自乐的东西,无所谓啦

2012年2月20日星期一

老二和老徐

引子:今儿老徐在围脖上怒斥我和老二:“你们两个起腻有意思不嘛?”,让我噗地笑出声来……想想这几年,还能让我笑出声来的真人,也就是一班的这些活宝贝儿们了……稍微写一下,看看还能怀念起多少来……

——2.16补引子:上面这段是好多天以前写的,本意是想起头怀念一下高中时代,但是越铺越大的摊子着实是有点震撼到了我,所以还是紧着最想表达的先写了,万一真想完成这个大工程的时候,再把这篇揉碎了加到里面去好了……


————————正文开始的分割线————————

一 直觉得高中生活是必须有外号的……除非你的名字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否则混高中没有个外号啥的是很不体面的一件事,显得大家都不把你当自己人看待的感 觉……而且往往一个群体里的外号都是有某种系统性特征的,在我班来说,老字辈就是一个比较流行的命名方式……老徐和老二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 尽管这两个称呼的来历基本上是完全湮没在了历史的尘埃中,这一点也不妨碍大家淘汰他俩的大名。并且似乎是一种互相激励的机制在起着作用,在嘈杂的场合或者远距 离的情况下你如果真叫他们大名的话未必有叫外号的效果来得好……须知道我班的外号普及程度是连家长们接电话听到各种诡异昵称也可以自动无缝切换的……那么 再介绍一下主人公:一个是面相老成的老徐,一个是也许真的在家行二的老二……

我先有印象的是老徐……老徐在高中三年的耀眼光芒是有点让俺不能直视的,这哥们对语言的天生敏感和一种难以言传的潇洒态度让他毫无压力的成为了我班风云人物……别人口中再平淡的话语到了他嘴里都能变成神奇的段子,他声音的表情或者重音的落点总让我们不自觉的陷入疯狂……在那个时候,基本上每天每月他都能找到一些新的语言点来激发全班模仿的热 情,然后以此为圆心扩散到其他班的孩子甚或我们的家人朋友圈子里去,再然后……过上几个月甚至是几年,听到一个完全不相干的孩子对你重复这样的表达方式, 你眼前就不禁浮现出老徐的脸来……(插一句,如果有天我写完了方言秀的本子,第一个想要找来试镜的肯定是老徐)

在那一拨拨老徐引领或者参与推广起来的潮流中,他却从来不会太为这些潮流仪式所困,这也每每让我心生佩服……比较典型的事例是某一段我们疯狂流行着随时随地蒙人眼睛让 猜人名这个活动……除了几个神圣不可侵犯的孩子,几乎全班都陷入了互蒙的大圈,直到有人疯狂的去蒙了老徐的眼睛——作为这个活动可能是最积极的参与者,老徐基本上每天要作案五到十起。我班的孩子基本上都被他蒙过——于是大家都在哄笑中看着老徐怎么被报应上身。就在干扰者们已经各就各位准备发出诱导性噪音的时候,老徐缓缓的把双手抱在了胸前,然后说出了一句至理名言:“老子有的是时间,看你要搞好久……反正下课只有十分钟”……作案的孩子迅速意识到了事情主导权的转移,然后郁闷的放开了双手……直接导致了这个游戏在我班汹涌流行不到一周后迅速退出历史舞台……现在想来,当年人家老徐就已经突破了窄巷思维,领悟到了第 七感,非是吾辈敢望其项背耳……

在那三年,老徐在我班的影响力巨大而无形到我们都忘了它的真实存在,等我真正意识到这一点却是毕业以后的事……大概是大学时期我某次搬家请同学们到新房里认门,穿梭不停的我最常听到的问题却都是指向老徐的:“老徐,厕所在哪?”“老徐, 杯子在哪?”“老徐,这边最近的小卖部在哪?”……我和老徐同时崩溃:“这**不是老虎的家么?”(哦,对,我也是老字辈的)……我相信这就是人人爱戴的 样子……到昨天,有很多很多很多人记得他的生日……

在这样的老公(对,老公,我班那个时候就已经腐得不可救药了)映衬下,老二的面目就要相对模糊一些……那时候我还不知道他是一个深入骨髓的文艺青年,不知道他听摇滚,看春上村树,背包游,玩摄影,听相声或者是为爱感 伤,那时候我眼中的他就是一个球迷……那是他在某一次高考模拟卷作文里高调说过的,也是我第一次看见有人在考试作文里用上了“拥趸”这样的字眼,自此后刻 骨铭心的记住了他米兰球迷的身份……插一句,当然我这么用力的记得他的考试作文不只是因为我也号称米兰球迷,而是第一次震撼的看到了真人的文字驾驭竟然是 可以如此的飘逸洒脱(还是在限时考试的卷子上),于是心悦诚服的接受老爸对我文字天赋的判断:确实有人生来是干这个的,而我不在此列。

老二对足球的热爱不只体现在心灵和行动上,也体现在他的长相上……以至于在老二之外,他还有一个常用的外号叫里瓦,酷似瓦刀脸巨星的他并不因为我们以此调侃 他为“你娃儿多”而纠结,很多时候显得更像是为了这张脸和足球的关系而高兴。当年我班球队里,他的位置似乎是前锋,但总是湮没在大部队的背景之中。而他和 老徐形影不离的出现方式也常常让我感受不到他的存在………

老二现在是工程师,但会写很长的blog,那种让我看了笑着笑着会心酸的东西,而他也是这个blog为数不多的常规读者之一。我总觉得是互相阅读让我们真的开始熟悉起来……但又隐约能感到他对这种熟悉方式的抵触,这种若 有若无的心理距离定位差甚至一度困扰了我,让我觉得自己成了窥私客……但他的blog确实很好看,所以我也就放下他老人家的感受一路追捧……然后,他就停 止更新了(当然不是我偷看的原因,哈哈)

在那些文字里,老二对户外和摄影的热情总是能深深的打动我,尤其在他忘记用 文艺范来追溯那些前世今生的时候……小清新的时间地点人物用话痨的方式来表达很是符合我的阅读乐趣,看着他去了那些我想去而没有去的地方,做了很多我想做 而没有做的事,精进了我想精进而最终不够热爱而放弃的技术,过着我想要的理想和现实夹缝中脚踏实地的生活……自嘲着自疑着自给自足着……真实着……

(未完待续)

2012年1月26日星期四

生活应该充满阳光

最近又是心灵荒芜期,即使俺天天使劲往肠肝肚肺里搜也扒拉不出来什么憋着要往外倾诉的东西,大概是看卷福用脑过度的过,又或许心无增减才是最低碳的生活方式……不管怎么说,至少自迷恋卷福和二缺而促成的大量英音影视剧作观摩是个好事,连never mind the buzzcocks我都听会了回头应付newfie口音啥的还不是小菜……嗯哼……(虽然真的没有什么余力共鸣……-_-b)

和心灵空白相映成趣的状态是最近体力上的连续透支,又是一趟趟的搬家……俺这折腾的娃啊……不过为了那一扇可以见到金色海面的窗户,再折腾一些又如何……不折腾,生活怎么会改变涅……与知不具君共勉……

2012年1月18日星期三

夜深沉

上次回国的感想还没来得及刷浆,这次回国的小材料们又垒上了墙头,时光荏苒,故事剥落,再不写就又不知道忘剩下了些什么……加上老二同学的真心呼吁,还是一勺烩了这些物去人非的沧桑安心上路的好……

跨年的时候有酒,但来的人比以往要少……好些聚会常驻演员们都换了剧组做了家庭喜剧的主角,好些铁杆甚或连龙套都排不出档期来跑了……所以就那么十来个人走了一下过场……凌晨收戏的时候,似乎是好些人都喝大了……

自然是没有我的份……在他们面前我总是需要庄重的,一多半是出于我总能在他们眼中看到的那种年少时的热诚,总觉得不能负了我在他们眼里尚存的那一丝理想主义光辉,我甚或认为在他们的心中过于精神的我常常不具备性别的要素~~~(当然也有可能因为过于平庸的外貌特点,存疑)……而酒后失态总是于理性形象不沾边的,于是大家总尽力避免这样的情形发生在我的身上……

所以当节目进行到“酒后诉心声”阶段,我就异常繁忙起来……不过好在是常演常新的剧目,也不难搭戏,客串两场下来就有了些小心得小trick还可以兼顾K歌事业……眼前的一切和六个月前那个浮华的夏天似乎如此不同,那时候总看见眼前的人事物拼命伸展的态势……这次再见,又似乎大家只是岁月静好着脚踏实地,仿佛那些张牙舞爪只存在于我的想象……嗯,上一拨的想象里面……考虑到大家协同同步转化的可能性极之微小,合理推断便是我的视角发生了巨大转变,联想到这一两年我似乎进入了从来没有过的价值观剧烈变化期,饭量急剧萎缩期,对异性外貌开始有所评级期等等……一系列正常人青春期后的症状,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是不是说我还有机会长高呢??Hmmm~~

2012年1月9日星期一

千层饼

答应小郭的千层饼食谱写一下:这个方子是在参考了几个网络食谱的基础上写的……其中比较重要和图片比较漂亮的是这个: http://www.meishichina.com/Eat/Nosh/201001/75244.html

考虑到以上这篇说了不让转载,图片我也就不引了,相当有操作性的一个食谱,如果你看了那个其实不看我下面要写的这个也可以……

所谓千层饼,其实就是利用不同比例的油、水和面粉混合之后不同面团之间的不和,加热离间它们,然后得到一种离心离德,层次分明的口感……LOL

下面说一下做法:

1.制作水油皮和油酥

一般来说,只加油的这一坨叫油酥,油和水同时加下去的叫水油皮……或者油水皮,这个名字不重要哈~~重要的是这个水和油的比例,以及两个面团之间分量的比例……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对不同牌子的面粉,不同筋度的面粉,甚至是不同的室温下操作来说,这个比例可能都会有出入,更别提不同人的不同口味了,所以我还是觉得做饼子什么的以实践出真知为主,纠结于食谱细节就大可不必了……

一般来说,油酥的分量最好比油水皮的少一些,因为下一步是需要把油酥整个包进油水皮的,个人经验大概控制在油酥和油水皮的面粉用量在2:3到3:4之间比较好。

分好面粉之后,就可以直接拌面团了……油酥比较好办,加猪油也好,加植物油也好,你加下去的油只要能把整个面团捏起来就好了,如下图碗内所示:

水油皮的比例就见仁见智了……我上面引用的这个食谱使的是水80克,油60克,面粉200克……这个比例我个人觉得有点太硬,一般来说我会随手多加点水-_-b,对了,别忘了在水油皮里放点盐糖调味,如果你喜欢的话,搞点黑胡椒粉也可以……看馅儿你使什么了


2.和馅

面团们弄好之后搭上湿纱布醒面的这段时间,你就可以捣鼓馅儿了……个人比较喜欢的有猪肉茴香,虾肉猪肉香菇的三鲜,以及牛肉大葱等等,完全是自由发挥的板块……大概提两点做馅儿的tips:第一,不管什么肉,最好都肥瘦搭配着,没有油气的饼子做出来是很煞风景的……;第二就是加鸡蛋清比放淀粉强……


3.擀皮包饼子……

这一部分包含了本次烹饪活动的主要体力劳动,并且还是个重复重复再重复的过程,所以建议先上厕所……

好吧,说正题……在这里你需要按照你的个人喜好把水油皮和油酥分成数量相等的两堆剂子,拿刀切2的倍数比较好掌握,像我这样无所谓的孩子就拿手捏了,大小反正出入点也无所谓……

分好剂子之后把油酥用水油皮包起来,然后擀长擀平,卷起来,继续擀长擀平,再卷一次,然后擀平擀圆,放馅儿……包好

(图请参考头上的那个食谱)

4.做熟……

一般来说,酥饼子做好了无非就是煎和烤两条路……当然,炸也应该可以,不过个人比较节约,没玩过那个……如果你一次做得比较多的话,用烤箱是最经济的选择,一个个煎太费事,尤其是饼子比较大比较厚的时候……烤的话还可以刷点之前做馅儿剩的蛋黄在面上,上色超快……

烤箱预热180,然后烤到两面黄就好了……煎的话是平底锅放少量油,入锅洒水两面煎至金黄……

下面的这两张图是当初烤的牛肉茴香馅饼,面上没有做什么刷蛋液洒芝麻之类的手脚,略显单调……还是第一次试验的时候照的,后面就都是烤出来就直接落了肚皮,俺是懒孩子……


嗯,希望对小郭小池同学有用……

2012年1月8日星期日

流水一方~~

趁着圣诞回了一趟国,各种没时间和懒惰之下,和通常的世界隔绝了那么一会儿……然后就错过了韩三篇,网络售票,以及各种常用社交feed……不过与此相对的,俺就有时间体验了各种实名制……

实名制在天朝到了一个什么程度呢……有金钱往来的东西自不必说,如银行手机水电宽带提供商等等,各商场的积分打折贵宾会员卡们也都是持身份证办理,连到了首都机场上免费wifi都得刷一下身份证……可事实上实名制是极度消耗社会资源的东东,造假成本不高而数据量大得可怕,我确实的怀疑大部分终端妥善保管这些信息的能力…………然后各大网站的明文密码泄露事件就出现了……作为数据来说……用户名密码本质上和身份证号有神马区别涅?数据安全这玩意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就四处收集数据,我有时候真不理解天朝把大量资源耗费在这上面到底是为谁辛苦为谁忙~~

实名制以下让俺崩溃的是国内物价~~虽说贵阳城名字里就带个贵字,这几天不见商品标价也是出离了俺的想象,二线铺位里不知名的衣服裙子们都基本上千,你别嫌贵,还不打折~~当店员们都带着开张吃三年的气势坚决不讨论价格的时候,大家都跟淘宝较劲也就变得可以理解了………所以当俺昨儿奔赴大农村购物第一线,看着满眼的两位数和extra **% off就真心飙了泪,挡都挡不住~~
 
不过让人欣喜的是国内的版权视频事业似乎是终于略有小成了,起码是各个上市视频网站们都正经八百的划上了势力范围……什么剧都有得看,还很心安……大爱的Sherlock居然也就瞬间高清上线了,还是授权的……如果在天朝我不需要吃饭穿衣该多好……看着各种视频和便宜书,不亦乐乎……

然后需要记叙的就是和同学们的见面……老二同学点名说了希望见到的总结……倒是想法很多,一会时差觉睡醒就起来捣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