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7日星期六

观点 vs 正确

观点 vs 正确
entry 2006-8-18, 16:44 PM
伟大的××主义辩证法告诉偶们,世界上除了××主义辩证法之外,莫有虾米素正确确定肯定以及一定滴,人家之所以牛到例外因为人家素方法论来着,为虾米笛卡尔滴8行涅?俺也不知道…………

引用
《方法论》(Discours de la méthode)是笛卡儿在1637年出版的著名哲学论著,对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科学研究方法有极大的影响,有人曾说:欧洲人在某种意义上都是笛卡儿主义者,就是指的受方法论的影响,而不是指笛卡儿的二元论哲学。

笛卡儿在方法论中指出,研究问题的方法分四个步骤:

永 远不接受任何我自己不清楚的真理,就是说要尽量避免鲁莽和偏见,只能是根据自己的判断非常清楚和确定,没有任何值得怀疑的地方的真理。就是说只要没有经过 自己切身体会的问题,不管有什么权威的结论,都可以怀疑。这就是著名的“怀疑一切”理论。例如亚里士多德曾下结论说,女人比男人少两颗牙齿。但事实并非如 此。
可以将要研究的复杂问题,尽量分解为多个比较简单的小问题,一个一个地分开解决。
将这些小问题从简单到复杂排列,先从容易解决的问题着手。
将所有问题解决后,再综合起来检验,看是否完全,是否将问题彻底解决了。
在1960 年代以前,西方科学研究的方法,从机械到人体解剖的研究,基本是按照笛卡儿的方法论进行的,对西方近代科学的飞速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但也有其一 定的缺陷,如人体功能,只是各部位机械的综合,而对其互相之间的作用则研究不透。直到阿波罗号登月工程的出现,科学家们才发现,有的复杂问题无法分解,必 须以复杂的方法来对待,因此导致系统工程的出现,方法论的方法才第一次被综合性的方法所取代。系统工程的出现对许多大规模的西方传统科学起了相当大的促进 作用,如环境科学,气象学,生物学,人工智能等等。

笛卡儿在方法论中还第一次提出“我思,故我在”的名言,第一次引入笛卡儿坐标系。


引用
【漢語拼音】huaiyilun
【中文詞條】懷疑論
【外文詞條】skepticism
【作  者】袁義江 譚鑫田
對客觀世界和客觀真理是否存在﹑能否認識表示懷疑的哲學學說。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所懷疑的具體對象有所不同﹐哲學史上不同時期的懷疑論各有其特點﹐曾起過不同的作用。
古代和中世紀的懷疑論 古希臘羅馬哲學中懷疑論思想的發展大致可分為 3個時期。早期懷疑論。古希臘哲學家皮浪被認為是懷疑論的創立者。皮浪認為事物是不可認識的﹐因為對每一事物都可以有兩種相互排斥的意見﹔既然人們什麼也 不能確定﹐就應放棄判斷﹐放棄認識。徹底的懷疑論者甚至對任何事情都不作肯定的回答﹐他們對現實生活漠不關心﹐以求得精神安寧。皮浪的學生蒂蒙(前 320~前230)記錄了他老師的觀點﹐但只有片斷流傳下來。古代懷疑論者認為只能說一個對象顯現為白的或黑的﹐而不能說它是白的或黑的。蒂蒙說:“我不 說蜜是甜的﹔我只是承認﹐蜜看起來好像是甜的。”蒂蒙以後懷疑學派合併到柏拉圖的學園中。中期學園派的懷疑論。代表人有阿爾克西勞(前315~前 241)。他以證明和反證每一論題的論辯術來教誨學生﹐認為感覺往往欺騙人們﹐理想的態度應對形而上學問題不作判斷。他的後繼者﹐居勒尼的卡爾內亞德(前 213~前128)認為﹐我們不能指出感覺是否為實在對象的真實模寫﹐因為我們沒有同它相比的對象﹔雖然我們沒有認識事物本性的標準﹐但明晰而鮮明的知覺 可引導我們有把握採取實際的行為﹔聰明人根據這種或然的程度接受某一觀念﹐但他永遠銘記﹐最大程度的或然性並不保證是真理。晚期懷疑論。來自諾薩斯的克里 特人愛內西德謨(約前1 世紀)是懷疑派的復興者。他拋開了卡爾內亞德所宣揚的或然性學說﹐回覆到皮浪主義的最初形式。他在介紹皮浪學說的著作中列舉了10個論式﹐從判斷的主體﹑ 被判斷的東西﹑主體與對象的關係 3個方面申述必須放棄判斷的理由。這些論式是﹕動物機體的差異性﹐使不同生物對同一對象可以產生快樂或痛苦﹑有利或有害等不同的感覺﹔各人身體狀況的差異 使對同一事物產生不同的感覺﹔各種感覺器官之間在構造上的差異造成對事物的印象不同﹔感覺受到主體自身內部不同狀況的影響﹔從不同的位置和距離觀察事物﹐ 其結果不同﹔任何東西都必須通過仲介才能進入感官﹐因而感覺總是混雜別的東西﹔事物因數量和結合狀況不同而表現出不同形式﹔一切知識都是有關事物之間或事 物與人們之間關係的知識﹐並非事物本身的知識﹔由於對事物的常見或罕見而改變對它的判斷﹔在不同國家﹐人們的風俗﹑習慣﹑法律不同。這些論式把認識的相對 性加以絕對化﹐它們都偏重感性方面。愛內西德謨的追隨者塞克斯都‧恩披里柯著重從理性方面提出了後期懷疑論的 5個論式﹐例如﹐人的各種感覺互相矛盾﹐各種思想互相矛盾﹐感覺又與思想互相矛盾﹔不同的哲學家的意見互相衝突﹐所謂的公理只是假設﹐其反面同樣是可能的 ﹐因此真理是得不到的﹐等等。懷疑論者認為﹐既然一切認識都是不可能的﹐只好放棄一切判斷﹐這樣就排除了疑惑﹐避免了爭辯﹐從而達到心靈的寧靜。古代懷疑 論揭示了人們認識中的矛盾﹐批判獨斷論﹐在認識史上有一定積極意義。但是﹐它反對唯物主義﹐不相信理性的力量﹐否定科學知識﹐實際上為宗教迷信和神秘主義 的傳播提供了條件﹐反映了腐朽的奴隸主階級的沒落情緒。
文藝復興時期的懷疑論 文藝復興時期尼德蘭的愛拉斯謨﹐D. ﹐特別是法國的蒙台涅﹐M.E.de等﹐對教會和經院哲學所宣揚的各種教條採取了懷疑論態度。這個時期的懷疑論者所懷疑的對象﹐一般說來﹐不是理性而是信 仰﹐他們力圖把理性和信仰分開﹐使理性研究現實世界﹐為新科學的產生掃清道路。
近現代的懷疑論 17世紀末﹐法國哲學家貝勒﹐P.繼承了文藝復興時期的懷疑論﹐進一步用懷疑論反對宗教和為宗教信仰提供理論支柱的舊形而上學﹐從而為法國的唯物主義和無 神論打下了基礎。18世紀的英國哲學家休謨﹐D.則提出了另一種形式的懷疑論。他認為﹐人們根本無法證明知覺是由外物引起的﹐還是由某種精神﹐或者由人們 根本不知道的其他東西引起的﹐建立在因果關係上的關於事實的知識沒有確定性。德國哲學家康德﹐I.為人的認識能力劃定界限﹐否定人能夠認識物自體。他這種 觀點也可稱作懷疑論。休謨和康德的懷疑論就是不可知論。他們的懷疑論具有動搖於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間或調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特點。
現代西方哲學的一些流派承襲了休謨和康德的懷疑論思想﹐如實證主義﹑新康德主義﹑馬赫主義﹑實用主義﹑新實證主義等流派都把認識局限在感覺經驗或現象的範圍內﹐拒絕研究感覺經驗之外的實在或現象之後的本質﹐實際上反對唯物主義﹐為宗教信仰留下地盤。


引用那么多,其实是想说:试着有观点,试着说服自己这个观点是有道理的,是经得起推敲的…………但永远表试着正确…………反正事物都发展变化了,怎么正确还不是一样该随便跟着变变?

——自勉

1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