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win游记 ![]() |
很想形而上的解释这样的感情,但这确然是一种具体到食品和语言的怀旧。就像所有的冷兵器时代战争基本都是为了吃穿(香料与丝绸,牛羊和粮草),私人感情,追溯到底也恐怕如此,要不怎么能说是朴素的思想感情呢?
最近的想法比较离谱,写着写着就不知道去哪了……进入正题…………
贵 州的虾米三无大家想必都听过,火车进入贵州境内,那个过隧道的频率就可以说明很多问题。中央台放新闻说到贵州,常提的就是哪哪挖了一个世界上最长的隧道, 哪哪架了一个世界上最高的公路桥,还全是石灰岩,连点好挖的地都不多……这儿修路的成本基本是平原地区的n倍……概括起来就是七山二水一分田………就这么 大点地方,这个耕地状况,还养活了三千多万人…………一方面可以想见这里的经济状况,一方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计生工作很重要…………
在离开城市地界之前,以上这些也就是数据,真的在那些盘山公路上体会十数甚至数十个发夹弯相连的时候才会真正明白虾米是山,为虾米总有人称自己是大山的孩子……七十二道拐,二十四道拐,在这样的路上行走的人也许是有些其他地方没有的气质吧。
很少为贵州留影,这次放两张。

在贵州很难看到蓝天,尤其在这样终年大雾的地方,这是下午两点多的时候,雾气只是退到了山顶。

小时候写作文,常常会用这么一句话:“贵州的山是连绵不绝的山。”永远是爬不完的山连着山,站在一山之顶,却又望见高峰无数。有时候想,要是拉登躲这,估计也是谁都找不到……


有路的地方就是人烟分布的方向,这样贫瘠的土地上,也许只能发展观光了……

花江大桥上俯瞰的的效果,也许拍的时候焦点是水,我现在看到的确是层层叠叠的山……

红崖的脚下,红字是传说中的红崖天书复制品,真迹在背面的山崖上。我和所有的专家学者一样木有认出来写的虾米……哈哈
不收门票的景点现在不多了,但是在贵州……到处都是不需要门票的景点,如果风景可以当饭吃的话,我想这里的人们都是撑死的…………

看一眼,这里的人。
苗族文化似乎渐渐成了贵州的招牌,策划者美其名曰:“文化名片”,在这里我郑重的说明,在中国,汉族跟哪都不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